唐朝(618——907)由高祖李淵所建。628年唐太宗消滅群雄完成統一。907年朱溫奪位,建後梁,滅唐。唐朝共24帝289年(包括武則天、李重茂、李熅、李裕),先後使用了76個年號。
基本介紹
中文名:唐朝年號分類:中國年號:唐朝李唐:618年——690年,705年——907年武周:690年——705年代表人物: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代表年號:貞觀、永徽、開元、天寶、元和年號相關:貞觀之治、神龍政變、開元盛世其他政權:南詔、吐蕃、渤海、于闐等
唐朝紀年表,618至907年,歷年乾支紀年對照,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周武則天,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肅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順宗李誦,憲宗李純,穆宗李恆,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昭宗李曄,哀帝李柷,年號相關,歷史事件,文獻典籍,文學,文物,影視,其他政權,吐蕃,渤海,南詔,地方勢力,
唐朝紀年表,618至907年皇帝年號公元日期乾支日期隋恭帝楊侑(李淵篡位,唐朝立國)義寧二年公元618年戊寅年唐高祖李淵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淵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己卯年唐高祖李淵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庚辰年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辛巳年唐高祖李淵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壬午年唐高祖李淵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癸未年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甲申年唐高祖李淵武德八年公元625年乙酉年唐高祖李淵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丙戌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丁亥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戊子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己丑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庚寅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五年公元631年辛卯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壬辰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七年公元633年癸巳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八年公元634年甲午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九年公元635年乙未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年公元636年丙申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丁酉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戊戌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己亥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庚子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辛丑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壬寅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癸卯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甲辰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乙巳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丙午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丁未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戊申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己酉年唐高宗李治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庚戌年唐高宗李治永徽二年公元651年辛亥年唐高宗李治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壬子年唐高宗李治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癸丑年唐高宗李治永徽五年公元654年甲寅年唐高宗李治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乙卯年唐高宗李治顯慶元年公元656年丙辰年唐高宗李治顯慶二年公元657年丁巳年唐高宗李治顯慶三年公元658年戊午年唐高宗李治顯慶四年公元659年己未年唐高宗李治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庚申年唐高宗李治顯慶六年、龍朔元年公元661年辛酉年唐高宗李治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壬戌年唐高宗李治龍朔三年公元663年癸亥年唐高宗李治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甲子年唐高宗李治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乙丑年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公元666年丙寅年唐高宗李治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丁卯年唐高宗李治乾封三年、總章元年公元668年戊辰年唐高宗李治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己巳年唐高宗李治總章三年、鹹亨元年公元670年庚午年唐高宗李治鹹亨二年公元671年辛未年唐高宗李治鹹亨三年公元672年壬申年唐高宗李治鹹亨四年公元673年癸酉年唐高宗李治上元元年公元674年甲戌年唐高宗李治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乙亥年唐高宗李治上元三年公元676年丙子年唐高宗李治儀鳳二年公元677年丁丑年唐高宗李治儀鳳三年公元678年戊寅年唐高宗李治儀鳳四年、調露元年公元679年己卯年唐高宗李治調露二年、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庚辰年唐高宗李治永隆二年、開耀元年公元681年辛巳年唐高宗李治開耀二年、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壬午年唐高宗李治永淳二年、弘道元年公元683年癸未年唐中宗李顯嗣聖元年公元684年甲申年唐睿宗李旦文明元年唐睿宗李旦(武則天)光宅元年唐睿宗李旦(武則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乙酉年唐睿宗李旦(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丙戌年唐睿宗李旦(武則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丁亥年唐睿宗李旦(武則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戊子年唐睿宗李旦(武則天)永昌元年、載初元年公元689年己丑年唐睿宗李旦(武則天)載初二年公元690年庚寅年周武則天天授元年周武則天天授二年、如意元年、長壽元年公元691年辛卯年周武則天長壽二年公元692年壬辰年周武則天長壽三年公元693年癸巳年周武則天長壽四年、延載元年公元694年甲午年周武則天證聖元年、天冊萬歲元年--二年、萬歲登封元年公元695年乙未年周武則天萬歲登封元年、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丙申年周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神功元年公元697年丁酉年周武則天聖曆元年公元698年戊戌年周武則天聖歷二年公元699年己亥年周武則天聖歷三年、久視元年公元700年庚子年周武則天久視二年、大足元年、長安元年公元701年辛丑年周武則天長安二年公元702年壬寅年周武則天長安三年公元703年癸卯年周武則天長安四年公元704年甲辰年周武則天(太子監國)神龍元年公元705年乙巳年唐中宗李顯神龍元年唐中宗李顯神龍二年公元706年丙午年唐中宗李顯神龍三年、景龍元年公元707年丁未年唐中宗李顯景龍二年公元708年戊申年唐中宗李顯景龍三年公元709年己酉年唐中宗李顯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庚戌年唐殤帝李重茂唐隆元年唐睿宗李旦景雲元年唐睿宗李旦景雲二年公元711年辛亥年唐睿宗李旦太極元年、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壬子年唐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唐玄宗李隆基先天二年、開元元年公元713年癸丑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年公元714年甲寅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三年公元715年乙卯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丙辰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五年公元717年丁巳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六年公元718年戊午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七年公元719年己未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八年公元720年庚申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九年公元721年,辛酉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十年公元722年壬戌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癸亥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甲子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乙丑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丙寅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丁卯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戊辰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己巳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庚午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辛未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壬申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癸酉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甲戌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乙亥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丙子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丁丑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戊寅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己卯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庚辰年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辛巳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壬午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寶二年公元743年癸未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甲申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四年公元745年乙酉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寶五年公元746年丙戌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六年公元747年丁亥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寶七年公元748年戊子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己丑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寶九年公元750年庚寅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年公元751年辛卯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壬辰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癸巳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甲午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乙未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丙申年唐肅宗李亨至德元年唐肅宗李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丁酉年唐肅宗李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戊戌年唐肅宗李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己亥年唐肅宗李亨乾元三年、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庚子年唐肅宗李亨上元二年、(去除年號)元年公元761年辛丑年唐肅宗李亨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壬寅年唐代宗李豫寶應元年唐代宗李豫廣德元年公元763年癸卯年唐代宗李豫廣德二年公元764年甲辰年唐代宗李豫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乙巳年唐代宗李豫永泰二年、大曆元年公元766年丙午年唐代宗李豫大曆二年公元767年丁未年唐代宗李豫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戊申年唐代宗李豫大曆四年公元769年己酉年唐代宗李豫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庚戌年唐代宗李豫大曆六年公元771年辛亥年唐代宗李豫大曆七年公元772年壬子年唐代宗李豫大曆八年公元773年癸丑年唐代宗李豫大曆九年公元774年甲寅年唐代宗李豫大曆十年公元775年乙卯年唐代宗李豫大曆十一年公元776年丙辰年唐代宗李豫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丁巳年唐代宗李豫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戊午年唐代宗李豫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己未年唐德宗李适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庚申年唐德宗李适建中二年公元781年辛酉年唐德宗李适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壬戌年唐德宗李适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癸亥年唐德宗李适興元元年公元784年甲子年唐德宗李适貞元元年公元785年乙丑年唐德宗李适貞元二年公元786年丙寅年唐德宗李适貞元三年公元787年丁卯年唐德宗李适貞元四年公元788年戊辰年唐德宗李适貞元五年公元789年己巳年唐德宗李适貞元六年公元790年庚午年唐德宗李适貞元七年公元791年辛未年唐德宗李适貞元八年公元792年壬申年唐德宗李适貞元九年公元793年癸酉年唐德宗李适貞元十年公元794年甲戌年唐德宗李适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乙亥年唐德宗李适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丙子年唐德宗李适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丁丑年唐德宗李适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戊寅年唐德宗李适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己卯年唐德宗李适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庚辰年唐德宗李适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辛巳年唐德宗李适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壬午年唐德宗李适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癸未年唐德宗李适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甲申年唐德宗李适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乙酉年唐順宗李誦貞元二十一年唐憲宗李純永貞元年唐憲宗李純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丙戌年唐憲宗李純元和二年公元807年丁亥年唐憲宗李純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戊子年唐憲宗李純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己丑年唐憲宗李純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庚寅年唐憲宗李純元和六年公元811年辛卯年唐憲宗李純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壬辰年唐憲宗李純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癸巳年唐憲宗李純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甲午年唐憲宗李純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乙未年唐憲宗李純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丙申年唐憲宗李純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丁酉年唐憲宗李純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戊戌年唐憲宗李純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己亥年唐憲宗李純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庚子年唐穆宗李恆長慶元年公元821年辛丑年唐穆宗李恆長慶二年公元822年壬寅年唐穆宗李恆長慶三年公元823年癸卯年唐穆宗李恆長慶四年公元824年甲辰年唐敬宗李湛寶曆元年公元825年乙巳年唐敬宗李湛寶曆二年公元826年丙午年唐文宗李昂太和元年公元827年丁未年唐文宗李昂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戊申年唐文宗李昂太和三年公元829年己酉年唐文宗李昂太和四年公元830年庚戌年唐文宗李昂太和五年公元831年辛亥年唐文宗李昂太和六年公元832年壬子年唐文宗李昂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癸丑年唐文宗李昂太和八年公元834年甲寅年唐文宗李昂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乙卯年唐文宗李昂開成元年公元836年丙辰年唐文宗李昂開成二年公元837年丁巳年唐文宗李昂開成三年公元838年戊午年唐文宗李昂開成四年公元839年己未年唐文宗李昂開成五年公元840年庚申年唐武宗李炎會昌元年公元841年辛酉年唐武宗李炎會昌二年公元842年壬戌年唐武宗李炎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癸亥年唐武宗李炎會昌四年公元844年甲子年唐武宗李炎會昌五年公元845年乙丑年唐武宗李炎會昌六年公元846年丙寅年唐宣宗李忱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丁卯年唐宣宗李忱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戊辰年唐宣宗李忱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己巳年唐宣宗李忱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庚午年唐宣宗李忱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辛未年唐宣宗李忱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壬申年唐宣宗李忱大中七年公元853年癸酉年唐宣宗李忱大中八年公元854年甲戌年唐宣宗李忱大中九年公元855年乙亥年唐宣宗李忱大中十年公元856年丙子年唐宣宗李忱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丁丑年唐宣宗李忱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戊寅年唐宣宗李忱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己卯年唐懿宗李凗大中十四年、鹹通元年公元860年庚辰年唐懿宗李漼鹹通二年公元861年辛巳年唐懿宗李漼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壬午年唐懿宗李漼鹹通四年公元863年癸未年唐懿宗李漼鹹通五年公元864年甲申年唐懿宗李漼鹹通六年公元865年乙酉年唐懿宗李漼鹹通七年公元866年丙戌年唐懿宗李漼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丁亥年唐懿宗李漼鹹通九年公元868年戊子年唐懿宗李漼鹹通十年公元869年己丑年唐懿宗李漼鹹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庚寅年唐懿宗李漼鹹通十二年公元871年辛卯年唐懿宗李漼鹹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壬辰年唐懿宗李漼鹹通十四年公元873年癸巳年唐僖宗李儇鹹通十四年唐僖宗李儇鹹通十五年、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甲午年唐僖宗李儇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乙未年唐僖宗李儇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丙申年唐僖宗李儇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丁酉年唐僖宗李儇乾符五年公元878年戊戌年唐僖宗李儇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己亥年唐僖宗李儇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庚子年唐僖宗李儇廣明二年、中和元年公元881年辛丑年唐僖宗李儇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壬寅年唐僖宗李儇中和三年公元883年癸卯年唐僖宗李儇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甲辰年唐僖宗李儇中和五年、光啟元年公元885年乙巳年唐僖宗李儇光啟二年公元886年丙午年唐僖宗李儇光啟三年公元887年丁未年唐僖宗李儇光啟四年、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戊申年唐昭宗李曄龍紀元年公元889年己酉年唐昭宗李曄大順元年公元890年庚戌年唐昭宗李曄大順二年公元891年辛亥年唐昭宗李曄乾寧元年公元894年甲寅年唐昭宗李曄乾寧二年公元895年乙卯年唐昭宗李曄乾寧三年公元896年丙辰年唐昭宗李曄乾寧四年公元897年丁巳年唐昭宗李曄乾寧五年、光化元年公元898年戊午年唐昭宗李曄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己未年唐昭宗李曄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庚申年唐昭宗李曄光化四年、天復元年公元901年辛酉年唐昭宗李曄天復二年公元902年壬戌年唐昭宗李曄天復三年公元903年癸亥年唐昭宗李曄天復四年、天佑元年公元904年甲子年唐哀帝李祝天佑元年唐哀帝李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乙丑年唐哀帝李祝天佑三年公元906年丙寅年唐哀帝李祝天佑四年公元907年丁卯年後梁太祖朱溫(朱溫篡位,唐亡)開平元年註:1、唐隆(710六月—七月)唐殤帝李重茂年號,不足一月。唐隆政變後睿宗李旦即位,廢唐隆年號改元景雲。2、建貞(886十月—十二月)襄王李熅年號。唐僖宗光啟二年(886年),李克用進逼長安,僖宗奔興元(今陝西漢中)。襄王李熅為邠寧節度使朱玫所俘,擁立為監國。十月,朱玫又立之為皇帝,置百官,改年號為建貞。3、天復前蜀高祖王建在907年九月用此年號稱天復七年。4、天祐朱溫滅唐後,前蜀王建、南漢劉隱、南吳、晉李克用、岐李茂貞、吳越錢鏐等割據政權仍行唐天祐年號。其中南吳用至天祐十六年(919年),李茂貞用至天祐二十年(923年)。5、證聖元年、天冊萬歲元年--二年(公元695年);萬歲登封元年、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周曆與西曆不完全對應,故存在年份交疊情況歷年乾支紀年對照618至907年曆年乾支紀年對照:高祖李淵高祖李淵,義寧二年五月廢隋恭帝,自立為帝,國號大唐,建元武德。武德九年八月禪位李世民。貞觀九年五月崩於垂拱前殿,年七十一,在位九年。上元元年,改謚神堯皇帝。天寶八載,謚神堯大聖皇帝;十三載,增謚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公元乾支大唐梁蕭梁鄭楚夏燕許618戊寅武德元年永隆二年鳴鳳二年太平三年五鳳元年始興元年天壽元年619己卯武德二年永隆三年鳴鳳三年開明元年太平四年五鳳二年始興二年天壽二年620庚辰武德三年永隆四年鳴鳳四年開明二年太平五年五鳳三年始興三年621辛巳武德四年永隆五年鳴鳳五年開明三年太平六年五鳳四年始興四年622壬午武德五年永隆六年太平七年始興五年623癸未武德六年永隆七年始興六年624甲申武德七年永隆八年始興七年625乙酉武德八年永隆九年626丙戌武德九年永隆十年註:1、許,宇文化及所建。武德元年(618年)九月自立為帝,建元天壽。武德二年(619年)閏二月被竇建德擊敗擒殺。《資治通鑑》載:武德元年九月,化及自知必敗,嘆曰:“人生固當死,豈不一日為帝乎!”於是鴆殺秦王浩,即皇帝位於魏縣,國號許,改元天壽,署置百官。2、夏,竇建德所建。大業十三年(617年)正月自稱長樂王,建元丁丑。後改成夏王。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為李世民所俘殺。3、鄭,王世充所建。武德二年(619年)四月廢楊侗,自立為帝,國號鄭,建元開明。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為唐所滅。4、蕭梁,南朝梁宗室後裔蕭銑所建。大業十三年(617年)十月反隋自稱梁王,建元鳴鳳。次年稱帝。武德四年(621年)十月與唐戰敗投降,被殺。5、楚,林士弘所建。大業十二年(616年)十二月壬辰自立為楚帝,建元太平。武德五年(622年)十月為唐所滅。6、燕,高開道所建。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自稱燕王,年號始興。後降唐。尋復叛,屢犯幽州。武德七年(624年)二月其將張金樹反,高開道自度不免,遂自殺。7、梁,梁師都所建。大業十三年(617年)三月即皇帝位,國號梁,建元永隆。貞觀二年(628年,永隆十二年)為唐所滅。太宗李世民太宗李世民,高祖次子。武德九年八月受高祖禪即皇帝位。次年改元貞觀。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崩於含風殿,上尊謚曰文皇帝,年五十三,在位二十三年。上元元年,改諡文武聖皇帝;天寶八載,諡文武大聖皇帝;十三載,增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貞觀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公元627628629630631632633634乾支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貞觀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公元635636637638639640641642乾支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貞觀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公元643644645646647648649乾支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高宗李治高宗李治,太宗第九子。貞觀二十三年六月繼位,次年改元永徽。高宗在位期間頻繁改元,凡14個年號。永徽六年後改元顯慶,顯慶六年三月改元龍朔,龍朔三年後改元麟德,麟德二年後改元乾封,乾封三年二月改元總章,總章三年三月改元鹹亨,鹹亨五年八月改元上元,上元三年十一月改元儀鳳,儀鳳四年六月改元調露,調露二年八月改元永隆,永隆二年九月改元開耀,開耀二年二月改元永淳,永淳二年十二月丁巳改元弘道,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夕,崩於貞觀殿,年五十六,在位三十四年。謚曰天皇大帝。天寶八載,改謚天皇大聖皇帝;十三載,增謚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紀年永徽元年永徽二年永徽三年永徽四年永徽五年永徽六年顯慶元年顯慶二年公元650651652653654655656657乾支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紀年顯慶三年顯慶四年顯慶五年顯慶六年龍朔元年龍朔二年龍朔三年麟德元年麟德二年公元658659660661662663664665乾支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紀年乾封元年乾封二年乾封三年總章元年總章二年總章三年鹹亨元年鹹亨二年鹹亨三年鹹亨四年公元666667668669670671672673乾支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紀年鹹亨五年上元元年上元二年上元三年儀鳳元年儀鳳二年儀鳳三年儀鳳四年調露元年調露二年永隆元年永隆二年開耀元年公元674675676677678679680681乾支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紀年開耀二年永淳元年永淳二年弘道元年公元682683乾支壬午癸未周武則天永昌元年(689年)十一月改元載初,行周正,以十一月為正月。載初元年(690年)九月,改元天授。則天順聖皇后武瞾,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大周。既用周正,不可復以夏曆另計,實無載初二年。兩唐書、資治通鑑皆無載初二年之說。天授三年(692年)四月改元如意,如意元年(692年)九月改元長壽,長壽三年(694年)五月改元延載,次年(695年)正月改元證聖,證聖元年(695年)九月改元天冊萬歲,天冊萬歲元年(695年)十二月改元萬歲登封,萬歲登封二年(696年)三月改元萬歲通天,萬歲通天二年(697年)九月改元神功,次年(698年)正月改元聖歷,聖歷三年(700年)五月改元久視,久視二年正月(701年)改元大足,大足元年(701年)十月改元長安,長安四年(704年)後改元神龍。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張柬之等發動政變,中宗復位。同年十一月崩。年八十二,在位十五年。神龍本為武則天年號,中宗沿用不改。史家記載武則天神龍元年事時作長安五年。紀年光宅元年垂拱元年垂拱二年垂拱三年垂拱四年永昌元年載初元年公元684685686687688689690乾支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紀年天授元年天授二年天授三年如意元年長壽元年長壽二年長壽三年延載元年證聖元年天冊萬歲元年萬歲登封元年萬歲登封二年萬歲通天元年萬歲通天二年神功元年公元690691692693694695696697乾支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紀年聖歷元年聖歷二年聖歷三年久視元年久視二年大足元年長安元年長安二年長安三年長安四年公元698699700701702703704乾支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中宗李顯中宗李顯,高宗第七子。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甲子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嗣聖。嗣聖元年(684年)正月被廢為廬陵王。二月睿宗立,改元文明。武則天聖歷二年(699年)復為皇太子。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等發動政變,武則天退位,中宗復位。二月甲寅,復大唐國號。神龍三年(707年)九月改元景龍。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壬午崩,年五十五,在位六年。謚曰孝和皇帝。天寶十三載,加謚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紀年嗣聖元年(睿宗、武則天在位)公元684乾支甲申紀年神龍元年神龍二年神龍三年/景龍元年景龍二年景龍三年景龍四年公元705706707708709710乾支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睿宗李旦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中宗弟。嗣聖元年(684年)二月為武后所立,改元文明。文明元年八月武后廢文明 年號,以自己名義改元光宅。次年(685年)改元垂拱,垂拱四年(688年)後改元永昌。永昌元年(689年)十一月改元為載初元年正月,用子正。載初二年(690年)九月武后廢睿宗帝位,稱帝,改國號為周。光宅、垂拱、永昌、載初年間,睿宗未廢,但武后實際操控朝政,史家一般將此四年號視做武則天的年號。景龍四年(710年)六月,韋後弒中宗,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改元唐隆。七月李隆基等發動政變(唐隆政變),睿宗再即皇帝位,復李重茂為溫王,改元景雲。景雲三年(712年)正月己丑,改元太極。太極元年五月辛巳,改元延和。延和元年八月庚子,禪位太子李隆基,是為玄宗。甲辰,玄宗改元曰先天。開元四年六月,崩於百福殿,年五十五,謚曰大聖真皇帝。天寶十三載,增謚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紀年文明元年(武則天、中宗在位)公元684乾支甲申紀年景雲元年景雲二年景雲三年/太極元年/延和元年公元710711712乾支庚戌辛亥壬子玄宗李隆基玄宗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延和元年(712年)八月受禪即皇帝位,改元先天。先天二年(713年)十二月庚寅改元開元。開元二十九年後改元天寶。天寶三年(744年)正月朔改“年”曰“載”。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叛軍逼長安,玄宗入蜀。七月肅宗即位於靈武,改元至德,遙尊玄宗為太上皇。元年(762年,壬寅年)建巳月(四月)初五(甲寅),玄宗崩於神龍殿,年七十八,在位四十五年,謚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四月十六(丙寅),肅宗亦崩。四月二十日,代宗繼位。先天元年二年開元二年開元三年開元四年開元五年開元六年開元七年開元八年公元712713714715716717718719720乾支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開元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公元721722723724725726727728729乾支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開元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二十五年二十六年公元730731732733734735736737738乾支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開元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天寶元年天寶二年天寶三載天寶四載天寶五載天寶六載公元739740741742743744745746747乾支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天寶七載八載九載十載十一載十二載十三載十四載十五載公元748749750751752753754755756乾支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肅宗李亨肅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天寶十五載(756年)七月即位於靈武,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改元至德。至德三載二月改元乾元。乾元元年(758)二月復“載”為“年”。乾元三年閏四月改元上元。上元二年(761年)九月二十一日去除年號,但稱元年,以建子月(十一月)為歲首。元年建巳月甲寅(762年四月初五),玄宗崩。乙丑(四月十五日),皇太子李豫監國,復以正月為歲首,改元寶應。寶應元年四月十六日,肅宗崩,年五十二,在位七年。諡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四月二十日,代宗即位,沿用寶應年號。
紀年至德元載至德二載至德三載乾元元年乾元二年乾元三年上元元年上元二年元年寶應元年公元756757758759760761762乾支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代宗李豫代宗李豫,肅宗長子。寶應元年(762年)四月二十日即皇帝位。寶應二年(763年)三月改元廣德,廣德二年(764年)後改元永泰,永泰二年(766年)十一月改元大曆,大曆十四年(779年)五月辛酉崩於紫宸內殿,年五十三,在位十八年。謚睿文孝武皇帝。紀年寶應元年寶應二年廣德元年廣德二年永泰元年永泰二年大曆元年大曆二年大曆三年大曆四年大曆五年公元762763764765766767768769770乾支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大曆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公元771772773774775776777778779乾支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德宗李适德宗李适,代宗長子。大曆十四年(779年)五月癸亥即位,次年改元建中(780年)。建中四年後改元興元(784年),逾年(785年)再改元貞元。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癸巳崩於會寧殿,年六十四,在位二十六年。謚曰神武聖文皇帝。丙申,順宗繼位,沿用貞元不改。貞元二十一年八月庚子,順宗被迫禪位太子,次日,下詔改元,改貞元二十一年為永貞元年。紀年建中元年建中二年建中三年建中四年興元元年貞元元年貞元二年貞元三年貞元四年公元780781782783784785786787788乾支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貞元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公元789790791792793794795796797乾支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貞元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二十一年公元798799800801802803804805乾支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順宗李誦順宗李誦,德宗長子。貞元二十一年正月丙申,順宗繼位,沿用貞元不改。貞元二十一年八月庚子,順宗被迫禪位太子,次日,下詔改元,改貞元二十一年為永貞元年。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崩於鹹寧殿,年四十六,在位八月。謚曰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大中三年,增謚至德弘道大聖大安孝皇帝。永貞元年,乙酉年,805年八月—十二月。憲宗李純憲宗李純,順宗長子。永貞元年(805年)八月庚子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元和。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庚子為宦官陳弘志毒殺,年四十三,在位十五年,謚曰聖神章武孝皇帝。大中三年,加謚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元和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公元806807808809810811812813乾支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元和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公元814815816817818819820乾支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穆宗李恆穆宗李恆,憲宗第三子。元和十五年(820年)閏正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長慶。長慶四年(824年)正月壬申崩於清思殿,年三十。在位四年,謚曰睿聖文惠孝皇帝。紀年長慶元年長慶二年長慶三年長慶四年公元821822823824乾支辛丑壬寅癸卯甲辰敬宗李湛敬宗李湛,穆宗長子。長慶四年(824年)正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寶曆。寶曆二年(826年)十二月辛丑崩,年十八。謚曰睿武昭愍孝皇帝。文宗即位,次年二月改元大和。紀年寶曆元年寶曆二年寶曆三年公元825826827乾支乙巳丙午丁未
文宗李昂文宗李昂,穆宗第二子。寶曆二年(826年)十二月即皇帝位,次年(827年)二月改元大和。大和九年(835年)後改元開成。開成五年(840年)正月辛巳,皇帝崩於太和殿,年三十三,在位十四年。謚曰元聖昭獻孝皇帝。大和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公元827828829830831832833834835乾支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開成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公元836837838839840乾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武宗李炎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開成五年(840年)正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會昌。會昌六年(846年)三月甲子崩於大明宮,年三十三。在位六年,謚曰至道昭肅孝皇帝。紀年會昌元年會昌二年會昌三年會昌四年會昌五年會昌六年公元841842843844845846乾支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丙寅宣宗李忱宣宗李忱,憲宗第十三子。會昌六年(846年)三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大中。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癸巳崩於鹹寧殿,年五十。在位十三年,謚曰聖武獻文孝皇帝。懿宗繼位,沿用大中不改。十四年十一月,改元鹹通。鹹通十三年,加謚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大中大中元年大中二年大中三年大中四年大中五年大中六年大中七年公元847848849850851852853乾支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大中大中八年大中九年大中十年大中十一年大中十二年大中十三年大中十四年公元854588856857858859860乾支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懿宗李漼懿宗李漼,宣宗長子。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即皇帝位,十四年(860年)十一月改元改元鹹通。鹹通十四年(873年)七月辛巳,皇帝崩於鹹寧殿,年四十一。在位十四年,謚曰昭聖恭惠孝皇帝。僖宗即位,沿用鹹通至十五年。鹹通鹹通元年鹹通二年鹹通三年鹹通四年鹹通五年鹹通六年鹹通七年鹹通八年公元860861862863864865866867乾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鹹通鹹通九年鹹通十年鹹通十一年鹹通十二年鹹通十三年鹹通十四年鹹通十五年公元868869870871872873874乾支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僖宗李儇僖宗李儇,懿宗第五子。鹹通十四年(873年)七月即皇帝位,十五年(874年)十一月改元乾符,乾符六年(879年)後改元廣明,廣明二年(881年)七月改元中和,中和五年(885年)三月光啟,光啟四年(888年)二月改元文德,文德元年(888年)三月癸卯崩於武德殿,年二十七。在位十五年,謚曰惠聖恭定孝皇帝。紀年鹹通十五年乾符元年乾符二年乾符三年乾符四年乾符五年乾符六年廣明元年廣明二年中和元年公元874875876877878879880881乾支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紀年中和二年中和三年中和四年中和五年光啟元年光啟二年光啟三年光啟四年文德元年公元882883884885886887888乾支壬寅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申昭宗李曄昭宗李曄,懿宗第七子。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龍紀(889年)。逾年再改元曰大順(890年),大順二年(891年)後改元景福,景福二年(893年)後改元乾寧,乾寧五年(898年)八月改元光化,光化四年(901年)四月改元天復,天復四年(904年)閏四月改元天祐,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壬寅崩,年三十八,在位十七年。謚曰聖穆景文孝皇帝。哀帝即位,沿用天祐至四年。紀年龍紀元年大順元年大順二年景福元年景福二年乾寧元年乾寧二年乾寧三年公元889890891892893894895896乾支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紀年乾寧四年乾寧五年光化元年光化二年光化三年光化四年天復元年天復二年天復三年天復四年天祐元年公元897898899900901902903904乾支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
哀帝李柷哀帝(昭宣帝)李柷,昭宗第九子。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即皇帝位,未改元。天祐四年(907年)四月甲子,遜帝位於朱溫。後梁開平二年(908年)二月遇殺,年十七,朱溫謚其哀帝。紀年天祐元年天祐二年天祐三年天祐四年公元904905906907乾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年號相關歷史事件以年號稱呼的唐朝歷史事件:武德之治、貞觀之治(貞觀盛世)、貞觀遺風、永徽之治、龍朔科案、神龍政變、景龍政變、唐隆政變、開元盛世(開元之治)、天寶戰爭、天寶之亂(安史之亂)、貞元之盟、永貞革新、永貞內禪、元和中興、長慶會盟、會昌中興、會昌滅佛(會昌毀佛、會昌法難)、大中之治(大中暫治)、乾寧越州之戰、文獻典籍武德律(武德令、武德式)、貞觀政要、貞觀律(貞觀令、貞觀格、貞觀式)、永徽律(永徽律疏、唐律疏議)、麟德歷(儀鳳歷)、垂拱格(垂拱留司格)、開元律、元和郡縣誌、大中刑律統類、文學大曆詩風、大曆十才子、元和體、文物乾封泉寶、景雲銅鐘、長慶會盟碑(甥舅會盟碑)、開成石經、影視貞觀之治、貞觀長歌、其他政權吐蕃吐蕃可考年號僅可黎可足贊普(又名赤祖德贊)之彝泰年號。據《唐蕃會盟碑》上所記,長慶三年為吐蕃彝泰九年。推知彝泰元年為元和十年。《補國史》、《蒙古源流》皆載赤祖德贊在位二十四年。由是可斷定彝泰年間對應公元815年至838年,即唐憲宗元和十年至唐文宗開成三年。彝泰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大唐元和十年元和十一年元和十二年元和十三年元和十四年元和十五年長慶元年長慶二年公元815816817818819820821822乾支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彝泰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大唐長慶三年長慶四年寶曆元年寶曆二年大和元年大和二年大和三年大和四年公元823824825826827828829830乾支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彝泰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大唐大和五年大和六年大和七年大和八年大和九年開成元年開成二年開成三年公元831832833834835836837838乾支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渤海渤海國(698年—926年),始於698年靺鞨族大祚榮在敖東城(今吉林敦化西南)建立震國。731年遷都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寧安西南東京城),改稱渤海國。926年為契丹所滅。渤海國自武王大武藝時始建年號仁安,大彝震鹹和二十七年(857年)之後,渤海國尚有大虔晃、大玄錫等王,不詳世次,年號均無考。君主年號時長乾支起止大唐紀年高王大祚榮——22年戊戌698——719武周聖曆元年——唐玄宗開元七年武王大武藝仁安18年庚申720——737唐玄宗開元八年——開元二十五年文王大欽茂大興57年戊寅738——794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唐德宗貞元十年成王大華璵中興01年甲戌794唐德宗貞元十年康王大嵩璘正歷15年乙亥795——809唐德宗貞元十一年——唐憲宗元和四年定王大元瑜永德03年庚寅810——812唐憲宗元和五年——元和七年僖王大言義朱雀05年癸巳813——817唐憲宗元和八年——元和十二年簡王大明忠太始01年戊戌818唐憲宗元和十三年宣王大仁秀建興12年己亥819——830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唐文宗大和四年?王大彝震鹹和27年辛亥831——857唐文宗大和五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王大虔晃?14年戊寅858——871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唐懿宗鹹通十二年?王大玄錫?23年壬辰872——894唐懿宗鹹通十三年——唐昭宗乾寧元年?王大瑋瑎?12年乙卯895——906唐昭宗乾寧二年——唐哀帝天祐三年?王大諲撰?20年丁卯907——926唐哀帝天祐四年——後唐明宗天成元年
註:1、渤海廢王大元義(794年)在位時間較短且未建年號,不列入。2、據渤海《貞惠公主墓誌》,大欽茂於公元774年曾改元寶曆,其卒年又書“大興五十六年”,說明大欽茂晚年不用寶曆年號仍用大興,此寶曆非唐敬宗年號,具體使用時長未知,或言八年。南詔南詔始建於649年,738年皮邏閣統一六詔,受唐玄宗冊封為雲南王。878年,隆舜改國號為大封民。902年,漢臣鄭買嗣殺舜化貞及南詔宗族,建立大長和國,南詔滅亡。君主年號時長乾支公元起止大唐紀元細奴羅——26年己酉649——674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唐高宗鹹亨五年邏盛炎——38年甲戌674——712唐高宗上元元年——唐睿宗延和元年盛邏皮——16年壬子712——728唐玄宗先天元年——開元十六年皮邏閣——20年戊辰728——748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天寶七年閣羅鳳——04年戊子748——751唐玄宗天寶七年——天寶十年贊普鐘17年壬辰752——768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唐代宗大曆三年長壽11年己酉769——779唐代宗大曆四年——大曆十四年異牟尋見龍04年庚申780——783唐德宗建中元年——建中四年上元?甲子784——?唐德宗興元元年——?元封???——808?——唐憲宗元和三年尋閣勸應道01年己丑809唐憲宗元和四年勸龍晟龍興7年庚寅810——816唐憲宗元和五年——元和十一年勸利晟全義4年丙申816——819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元和十四年大豐4年庚子820——823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唐穆宗長慶三年勸豐祐保和16年甲辰824——839唐穆宗長慶四年——唐文宗開成四年天啟20年庚申840——859唐文宗開成五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世隆建極?庚辰860——?唐懿宗鹹通元年——?法堯???——877?——唐僖宗乾符四年隆舜貞明???唐僖宗乾符四年——?承智????大同???——888?——唐僖宗文德元年嵯耶9年己酉889——897唐昭宗龍紀元年——乾寧四年舜化貞中興6年丁巳897——902唐昭宗乾寧四年——天復二年註:贊普鐘不是真正的年號,是君主的稱號燕諡號君主年號時長公元起止對應唐朝紀年光烈帝安祿山聖武2年756——757唐玄宗天寶十五年——唐肅宗至德二年哀帝安慶緒載初1年757唐肅宗至德二年天成3年757——759唐肅宗至德二年——乾元二年昭武帝史思明應天1年759唐肅宗乾元二年順天3年759——761唐肅宗乾元二年——上元二年出帝史朝義顯聖3年761——763唐肅宗上元二年——唐代宗寶應二年地方勢力唐朝統治地區其他可考政權、勢力年號:國號君主年號起止時長對應唐朝紀年許宇文化及天壽618九月——619二月2年唐高祖武德元年——武德二年涼李軌安樂618十一月—619五月2年唐高祖武德元年——武德二年佛高曇晟法輪618十二月1月唐高祖武德元年鄭王世充開明619四月——621五月3年唐高祖武德二年——武德四年梁沈法興延康619九月——6202年唐高祖武德二年——武德三年吳李子通明政619九月——621十一月3年唐高祖武德二年——武德四年劉黑闥天造622——623正月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武德六年宋輔公祏天明623八月——624三月2年唐高祖武德六年——武德七年王摩沙進通6231年唐高祖武德六年梁段子璋黃龍761三月—五月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袁晁寶勝762八月——763四月2年唐肅宗寶應元年——唐代宗寶應二年秦朱泚應天783十月—784六月1年唐德宗建中四年——興元元年楚李希烈武成784——786四月3年唐德宗興元元年——貞元二年裘甫羅平860二月—八月1年唐懿宗大中十四年大越羅平董昌順天895二月——896五月2年唐昭宗乾寧二年——乾寧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