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长得很像狐,生活习性、居住习惯也相似,都喜欢在地下打些很浅的小洞居住。天气不太寒冷的时候还能将就着过,但是到了春季它就没办法了,只好四处寻找,希望能够找到收留它的好心人。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往往是獾伸出援助之手,慷慨地邀满身寒气的貉进家做客。
在整个动物界,獾的挖掘能力数一数二,可能也就土拨鼠等少数几种动物可以和它相媲美。獾的洞穴简直就是一座迷宫,一般建有好多个洞室,一个洞穴就被称为一座獾子城。
按说,獾并不是什么好客之人,脾气也不算温和,相反,很多时候还显得十分暴躁,何以对貉却那么好呢?很长时间,这始终都是个谜,终于有人经过长期观察,揭开谜底。
原来,每到初冬时节,獾一家就忙着打洞筑巢,建造新房,以便暖暖地度过寒冷的春季,忙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在附近活动的貉看到了,就会主动过来帮忙,挖洞它当然不行,但是它可以叼些落叶、枯草之类的过来,帮助獾家做做内部装修。有时工期紧张,它还会主动充当运输工具,仰面躺倒在地,任由獾把土堆在它的身上,然后再叼着它的尾巴把泥土运出洞外,这样一来,就大大地缩短了工期。貉有个外号叫作“土车子”,据说就是这么得来的。
网络配图
展开全文
这样看来,獾并不是天生的菩萨心肠,见不得别人受苦受难,如果不是貉在初冬的帮助,它不见得会在深冬帮助貉。只能说,它们是互相帮助,也是各取所需,共同分享劳动的成果。
其实,自然界中这样相辅相成、互相帮助的例子还很多。比如,有一种小鸟常常会停在水牛的背上,啄食水牛身上的寄生虫。小鸟吃虫,得到了食物,牛因为小鸟啄食寄生虫而获得了健康。
还有鰟鮍和河蚌,鰟鮍夫妇会在生产之前找好奶妈——河蚌,然后雌鱼通过河蚌的入水孔直接把卵产在其外套腔内,雄鱼随即在河蚌周围排出大量精子,这些精子随着水流进入蚌体后完成受精,受精卵在河蚌体内孵化、时尚,直到幼鱼长成,才离开蚌体。作为回报,鰟鮍也会自觉地担负起抚养河蚌子女的重任。在接受鰟鮍卵的时候,河蚌将自己的宝宝从出水孔中排出来,河蚌的宝宝就附着在鰟鮍的鳃或鳍上,鱼体受到刺激,便会生出背囊,把河蚌宝宝包裹起来,这些宝宝直到变成小河蚌能够独立生活才会从鰟鮍身上脱落。
最著名的例子应该是狼与狈,据说狈是一种很狡猾的动物,其聪明的程度远远超过了狼,所以它一生下来就成了狼群的军师,狼群去哪里偷东西,遇到猎人追击如何逃脱,狈都会给出很好的建议。但是它的前腿很短,不能单独行走,需要搭在狼的身上才能行走或者奔跑,所以它们常常结伴干坏事,后来就有了个成语叫作“ 狼狈为奸"。虽然这是个极具贬义的成语,但是如果撇开人为赋予的感情色彩,谁又能说它不是个双赢的最好例证呢?
■文/选编自“自然学堂博物美文系列”丛书之《走兽记》
■编辑/徐姗姗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