罴说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

罴说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

罴说

柳宗元〔唐代〕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鹿害怕貙,貙害怕虎,老虎又害怕熊。熊的样子是头上毛发披散,像人一样站立着,力气非常大而且伤害人。

楚国的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模仿出各种野兽的叫声。他悄悄地拿着弓、箭、装火的瓶子和火种来到山上。模仿鹿的叫声来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用火种向它射去。貙听到了鹿的叫声,迅速跑了过来,猎人见到貙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同类的叫声又马上赶了过来,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熊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这时,熊听到了声音就出来寻找同类,结果找到的是人类,熊就揪住猎人,把他撕成碎块吃掉了。

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是一篇借物托讽的文言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猎人企图用竹管吹奏出鹿鸣的声音来诱杀鹿,结果招来了其他野兽,最后被熊吃点的故事。主要是讽刺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只凭侥幸混日子的人,并直接影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文生动的故事与严肃的立论两相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则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个人本领不够,却怀着侥幸的心理,想着依靠华而不实的手段,是不可能成功的,甚至会招来灭顶之灾。寓言的基本特征是把动植物人格化,这篇文章也是如此。文中出现了形象,有鹿、貙、虎、熊,作者一上来就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物物相克的关系:“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三句总领,以此为基础,构筑出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藩镇强大,威胁国家统一,朝廷无力讨平,只能采用“以藩制藩”的策略,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攻伐,结果获胜的藩镇更加强大,对国家造成更大的威胁。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这篇文章作于柳宗元贬官永州时期,就是针对这个社会局面而创作的。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044-1045

简析

《罴说》是一篇寓言性散文。这篇文章写一个猎人企图用竹管吹奏出鹿鸣的声音来诱杀鹿,结果反而招来其他猛兽,最终被罴所食。文中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只凭侥幸混日子的人,并直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全文含义深刻,为警世佳作,且生动的故事与严肃的立论两相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出生于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著有《河东先生集》。► 236篇诗文 ► 1926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临湖亭

王维〔唐代〕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尊 一作:樽)

完善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唐代〕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完善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杜甫〔唐代〕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窥 一作:征)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完善

相关推荐

PEAD的主要含義
365bet安卓中文客户端

PEAD的主要含義

07-05 👁️ 2588
崩坏3维多利亚怎么获得 崩坏3维多利亚圣痕适合谁
365bet安卓中文客户端

崩坏3维多利亚怎么获得 崩坏3维多利亚圣痕适合谁

07-01 👁️ 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