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刖刑由膑刑演化而来
刖刑是割断足部,膑刑则是挖掉膝盖。两相比较,膑刑对受刑人的伤害更大,毕竟施刑时不会有人给打麻药,硬生生地把膝盖挖出来,仅是肉骨之痛也难以让人承受。也许是膑刑太过残酷,西周时就已废除膑刑,改成了刖刑。
官方层面上的废除,并不等于彻底废除。在春秋战国时期,孙膑因受到庞涓的迫害就遭受了膑刑,孙膑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膑刑受害者。以至于他的原名叫什么,已没有了记载,人们干脆以他所受的膑刑,直接称其为“孙膑”。
2、历史上关于刖刑的故事
历史上最著名的刖刑受害者要数卞和。他在山上挖出宝玉献给楚武王,但被鉴定是石头,被“刖左足”。楚文王即位后卞和又献玉,再次被鉴定成石头,“刖右足”。楚成王即位后,卞和抱玉在山下痛哭三天三夜,泪干而泣血。
楚成王让人把他招来,很纳闷地问:“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卞和说,我不是为遭受刖刑悲伤,是悲天下人不识宝玉而认为是石头。楚成王让人剖开得果然得到稀世宝玉,人称和氏璧,并后来被雕刻成秦始皇的传国玉玺。
还有个普通人的刖刑故事。春秋时卫国的大臣季羔,砍掉一个犯人的脚,让他去守门。后来卫国大乱,季羔出逃跑到城门下,正是那人守门,他说,那边有道矮墙,你快逃。季羔说:“君子不翻墙。”对方说,那边有个地道。季羔说:“君子不钻洞。”
那人只好强行拉着他钻洞,藏进一间密室。追捕的人撤走后季羔问,我当初砍了你的脚,你不借机报仇,却三次救我是什么原因?那人随后说了三句话:“断足固我罪也。临当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色。此臣之所以脱君也。"
翻译一下:受刖刑是我的应得之罪。行刑时,使君的脸色严肃,我知道你没有私心。这就是我帮你逃脱的原因。对于这一番话,孔子有过评价:作为官吏要用法平等,不能存有私心。公正可树立君子德行,贪婪失道会给自己树敌,季羔的例子可以说明这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