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德國世界盃(英語:1974 FIFA World Cup,德語:FIFA WM 1974)是國際足聯世界盃足球賽舉辦的第10屆賽事。比賽於1974年6月13日至7月7日在西德舉行,這是世界盃首次在德國境內舉行,亦是世界盃首次在兩德分治時期舉行。
本屆賽事共有來自5大洲足聯的16支球隊參賽,除東道主西德隊和衛冕冠軍巴西隊自動獲得參賽資格以外,其餘14支球隊通過各大洲足聯舉辦的預選賽事獲得參賽資格。
台北時間1974年7月8日凌晨,西德隊2-1擊敗荷蘭隊,奪得了1974年德國世界盃冠軍。貝肯鮑爾成為首位捧起大力神杯的隊長,季軍波蘭隊的拉托獲得最佳射手,最佳球員由亞軍荷蘭隊的克魯伊夫獲得。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1974年德國世界盃英文名稱:1974 FIFA World Cup舉辦時間:1974年6月13日至7月7日舉辦地點:西德賽事類型:國際性賽事主辦機構:國際足球聯合會參賽球隊:16支比賽場次:38場上屆賽事: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下屆賽事: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冠軍:德國國家男子足球隊(西德)亞軍:荷蘭國家男子足球隊
本屆概述,分組抽籤,球隊分檔,球隊分組,參賽陣容,比賽場館,比賽進程,預選賽,小組賽第一輪,小組賽第二輪,淘汰賽,球隊排名,經典交鋒,趣聞軼事,綠茵英雄,最佳陣容,本屆之最,世界盃經典,
本屆概述1974年第10屆世界盃在西德進行。本屆世界盃在沒開始之前就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因為在兩年之前的奧運會上,有11名以色列選手遇害。在國際足聯公布第10屆世界盃舉辦地之後,西德方面向全世界承諾安全沒有任何問題。而有意思的是在西德世界盃開始之前,國際足聯進行了換屆選舉,結果巴西人阿維蘭熱成為第一位非來自歐洲的國際足聯主席。本屆世界盃採取了比以往任何一屆世界盃都嚴格的安全保衛措施。好在第10屆世界盃並未出場太多問題。本屆世界盃一共有16支球隊參加,而規則較之以往有了不少的改變。決賽階段比賽一共分成三個階段,首先16支參賽球隊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進行單循環比賽。小組前兩名,也就是八支球隊晉級。1974年世界盃貝肯鮑爾捧起大力神杯隨後這八支球隊再分成兩個小組進行單循環比賽。每個小組的第一名晉級決賽,第二名則參加三四名決賽。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屆世界盃上,國際足聯首次採用淨勝球方式,用來區分相同積分情況下兩隊的排名。所以《國際足聯》官方網站表示,第10屆世界盃對於今後世界盃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在本屆世界盃上,荷蘭與東道主西德的表現非常突出,結果兩支球隊晉級決賽。決賽中,荷蘭與西德展開了一場世紀之戰,結果荷蘭在先進一球的情況下,遭到西德逆轉。最終西德獲得第10屆世界盃冠軍。而波蘭戰勝巴西,獲得本屆世界盃第三名。根據統計,第10屆世界盃一共進行了38場比賽,總共打入97粒進球,平均每場進球2.55個。由於1970年巴西永久占有了雷米特杯,所以國際足聯不得不新創一隻流動的國際足聯世界盃,俗稱“大力神杯”。世界足球錦標賽也正式易名為國際足聯世界盃賽。第二階段的分組循環賽中,凌厲的荷蘭隊以4:0將南美勁旅阿根廷打得狼狽不堪,在以2:0輕鬆戰勝東德隊後,又以2:0將上屆冠軍巴西隊打發回國,致使曾經極度輝煌的巴西隊員回國時遭受球迷黑色棺木的“款待”。在另一小組的比賽中,70年代歐洲足壇的王者由“足球皇帝”貝肯鮑爾領銜的西德隊憑著雄厚的實力一路勢如破竹殺退南斯拉夫、瑞典、波蘭隊的侵犯,也順風順水地來到決賽場。季軍賽波蘭隊1:0小勝巴西,獲得季軍。1974年7月7日下午4時,令人窒息的決賽開始了。緊張的氣氛竟然使工作人員忘了插角旗。一開場,荷蘭隊員經過眼花繚亂的16次配合之後將球傳到克魯伊夫腳下,只見這位荷蘭飛人帶球接連盤過西德隊幾名隊員闖入禁區,正要起腳射門,被西德隊的霍內斯絆倒,英國裁判毫不猶豫地判罰點球,荷蘭隊前衛內斯肯斯一蹴而就。此時離比賽開始才55秒,創造了世界盃賽史上進球最快紀錄。荷蘭隊搶開局打了西德隊一個措手不及,更令人吃驚的是西德隊員竟然連皮球的影子都沒碰到過。但是,擁有強大實力和反敗為勝“光榮傳統”的西德隊並不驚慌,繼續嚴謹有序地進行比賽,場上勝負天平開始逆轉。25分鐘時,西德隊也用突破獲得一次點球良機,由布賴特納操刀命中,還以顏色。43分鐘時,貝肯鮑爾從後場發動快攻最後由西德隊的射門機器穆勒在12米處得球後轉身射門,皮球擦柱而入2:1!先失一球不到30分鐘就將比分反超,這就是西德隊王者實力的體現。下半場,比分落後的荷蘭隊破釜沉舟地展開全線反撲,但西德隊員們眾志成城穩守反擊,保住了勝果,第二次捧得金光閃閃的世界盃。終場哨響,慕尼黑體育場像火山一般爆發了,吼聲響徹雲霄。人們通宵達旦地慶祝,啤酒銷量直線上升。個人方面克魯伊夫當選為最佳運動員,貝肯鮑爾名列第二。波蘭隊的格·拉托以7個進球成為最佳射手。而西德隊的穆勒兩屆杯賽共進14球,成為20世紀世界盃賽史上進球最多的運動員。 本屆杯賽被稱為“革命性的世界盃”。西德隊捧走了金杯成為了繼巴西之後的足壇新王者,荷蘭隊卻成了悲情的“無冕之王”。分組抽籤球隊分檔根據抽籤規則,16支球隊被分成4檔球隊將根據地理位置進行分檔,東道主西德與義大利、荷蘭、蘇格蘭一起成為一檔種子球隊,這4檔球隊將按照4支種子隊相互迴避、除歐洲區外同大洲球隊迴避等原則依次被分入4個小組。世界盃16強分檔一覽:分檔球隊第一檔西德(東道主)、義大利、荷蘭、蘇格蘭第二檔保加利亞、東德、波蘭、南斯拉夫或西班牙第三檔巴西、阿根廷、智利、烏拉圭第四檔澳大利亞、海地、瑞典、薩伊球隊分組組別第一檔第二檔第三檔第四檔第一組西德智利東德澳大利亞第二組巴西南斯拉夫薩伊蘇格蘭第三組烏拉圭荷蘭瑞典保加利亞第四組義大利海地波蘭阿根廷參賽陣容除東道主西德本國足協代表隊外,另有來自五個大洲足球聯合會的15支球隊擁有本屆世界盃決賽圈參賽資格,各大洲足聯各自舉辦預選賽事以決定最終出線的球隊。其中,澳大利亞隊、東德隊、海地隊、薩伊隊為隊史上首次晉級世界盃決賽圈。以下為參賽球隊名單。賽區球隊出線日期參賽次數東道主(Host, 1支球隊)德國國家男子足球隊N/A8衛冕冠軍(Defending champion, 1支球隊)巴西國家男子足球隊N/A10歐洲(UEFA, 8支球隊)波蘭國家男子足球隊1973年10月17日2蘇格蘭國家男子足球隊1973年10月17日3義大利國家男子足球隊1973年10月20日8民主德國國家足球隊1973年11月13日1荷蘭國家男子足球隊1973年11月18日3保加利亞國家男子足球隊1973年11月18日4瑞典國家男子足球隊1973年11月27日6南斯拉夫國家足球隊1974年2月13日6南美洲(CONMEBOL, 3支球隊)烏拉圭國家男子足球隊1973年7月8日7阿根廷國家男子足球隊1973年10月7日6智利國家男子足球隊1973年11月21日5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區(CONCACAF, 1支球隊)海地國家男子足球隊1973年12月18日1非洲(CAF, 1支球隊)民主剛果國家男子足球隊1973年12月23日1大洋洲(OFC, 1支球隊)澳大利亞國家男子足球隊1973年11月13日1註:參賽次數包含本屆賽事。比賽場館承辦城市球場名稱觀眾人數備註漢堡北方銀行競技場61,300原名禾克斯公園球場,歐足聯四星級球場慕尼黑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77,573為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主體育場,1972年完工西柏林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86,000為1936年柏林奧運會主體育場,1974年重構完成漢諾瓦AWD競技球場60,400原名下薩克森體育場,漢諾瓦96隊主場,1954年完工蓋爾森基興蓋爾森基興公園球場72,000沙爾克04隊主場,1973年完工多特蒙德西格納爾·伊杜納公園球場53,600原名威斯伐倫球場,歐足聯四星級球場杜塞道夫萊茵體育場70,100杜塞道夫隊主場,1974年翻修完成法蘭克福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競技場62,200原名法蘭克福森林體育場,法蘭克福隊主場,1974年翻修完成斯圖加特梅賽德斯-賓士競技場72,200原名內卡爾體育場,斯圖加特隊主場,1951年翻修完成(註:球場容量可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比賽進程預選賽參賽名額分配歐洲9.5席(不包括東道主西德)、南美洲3.5席(不包括衛冕冠軍巴西)、非洲1席、亞洲及大洋洲1席、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區1席。1974年的附加賽對陣方案,即:歐洲歐洲第9名將對陣南美第3名爭奪一個名額。小組賽第一輪積分及排名規則小組賽第一輪勝場積2分、平場積1分、負場積0分,每個小組積分前兩名球隊晉級小組賽第二輪。當兩隊或兩隊以上積分相同時,執行以下列規則進行排名(優先權依序遞減)。積分相同球隊間相互比較成績,積分多者列前;積分相同球隊之間淨勝球多者列前;積分相同球隊之間進球數多者列前;僅計算積分相同球隊之間的比賽,重複按照規則1-3進行比較;累計球隊扣除的公平分數:一張黃牌扣1分、間接紅牌(第二張黃牌)扣3分、直接紅牌扣4分、黃牌與直接紅牌扣5分,扣分少者列前;由國際足聯抽籤決定;第一輪賽程第一組名次球隊場次勝平負進球數失球數淨勝球積分結果1東德321041+35晉級小組賽第二輪2西德320141+343智利302112-12淘汰4澳大利亞301205-511974年6月14日16:00(UTC+1)(台北時間23:00)西德1-0智利西柏林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入場人數:81,100布萊特納18′第2場主裁:多甘·巴巴詹(土耳其)報告:1974年6月14日19:30(UTC+1)(台北時間15日02:30)東德2-0澳大利亞漢堡北方銀行競技場入場人數:17,000科林·柯蘭58′(烏龍)喬希姆·斯特萊希72′第3場主裁:尤索·恩迪亞耶(塞內加爾)報告:1974年6月18日16:00(UTC+1)(台北時間23:00)澳大利亞0-3西德漢堡北方銀行競技場入場人數:53,300第9場沃爾夫岡·奧弗拉特12′伯恩哈德·庫爾曼34′穆勒53′主裁:穆罕默德·卡米爾(埃及)報告:1974年6月18日19:00(UTC+1)(台北時間19日02:00)智利1-1東德西柏林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入場人數:28,300塞爾吉奧·阿胡馬達69′第10場馬丁·霍夫曼55′主裁:奧雷里奧·安哥內斯(義大利)報告:1974年6月22日16:00(UTC+1)(台北時間23:00)澳大利亞0-0智利西柏林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入場人數:17,400第19場主裁:納姆達(伊朗)報告:1974年6月22日19:30(UTC+1)(台北時間23日02:30)東德1-0西德漢堡北方銀行競技場入場人數:60,200施帕瓦塞爾77′第20場主裁:雷蒙·巴雷托(烏拉圭)報告:第二組名次球隊場次勝平負進球數失球數淨勝球積分結果1南斯拉夫3120101+94晉級小組賽第二輪2巴西312030+343蘇格蘭312031+24淘汰4薩伊3003014-1401974年6月13日17:00(UTC+1)(台北時間14日00:00)巴西0-0南斯拉夫法蘭克福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競技場入場人數:62,000第1場主裁:魯道夫·舒勒(瑞士)報告:1974年6月14日19:30(UTC+1)(台北時間15日02:30)薩伊0-2蘇格蘭多特蒙德西格納爾·伊杜納公園球場入場人數:27,000第4場洛里默26′喬·喬丹34′主裁:格哈德·舒倫堡(西德)報告:1974年6月18日19:30(UTC+1)(台北時間19日02:30)南斯拉夫9-0薩伊蓋爾森基興蓋爾森基興公園球場入場人數:31,700巴耶維奇8′,30′,81′扎伊奇14′蘇爾賈克18′卡塔林斯基22′博吉塞維奇35′奧布拉克61′皮特科維奇65′第11場主裁:奧馬爾·德爾加多(哥倫比亞)報告:1974年6月18日19:30(UTC+1)(台北時間19日02:30)蘇格蘭0-0巴西法蘭克福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競技場入場人數:62,000第12場主裁:阿里·范·格梅特(荷蘭)報告:1974年6月22日16:00(UTC+1)(台北時間23:00)蘇格蘭1-1南斯拉夫法蘭克福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競技場入場人數:56,000喬·喬丹88′第17場卡拉西81′主裁:阿方索·岡薩雷斯·阿琛迪亞(墨西哥)報告:1974年6月22日16:00(UTC+1)(台北時間23:00)薩伊0-3巴西蓋爾森基興蓋爾森基興公園球場入場人數:36,200第18場雅伊爾津霍12′里韋利諾66′瓦爾多米洛79′主裁:尼科萊·賴內亞(羅馬尼亞)報告:
第三組名次球隊場次勝平負進球數失球數淨勝球積分結果1荷蘭321061+55晉級小組賽第二輪2瑞典312030+343保加利亞302125-32淘汰4烏拉圭301216-511974年6月15日16:00(UTC+1)(台北時間23:00)烏拉圭0-2荷蘭漢諾瓦AWD競技球場入場人數:55,100第5場雷普7′,86′主裁:卡羅利·保洛陶伊(匈牙利)報告:1974年6月15日16:00(UTC+1)(台北時間23:00)瑞典0-0保加利亞杜塞道夫萊茵體育場入場人數:23,800第6場主裁:愛迪生·佩雷斯·努涅斯(秘魯)報告:1974年6月19日19:30(UTC+1)(台北時間20日02:30)保加利亞1-1烏拉圭漢諾瓦AWD競技球場入場人數:13,400赫里斯托·博內夫75′第13場里卡多·帕沃尼87′主裁:傑克·泰勒(英格蘭)報告:1974年6月19日19:30(UTC+1)(台北時間20日02:30)荷蘭0-0瑞典多特蒙德西格納爾·伊杜納公園球場入場人數:53,700第14場主裁:沃納·溫斯曼(加拿大)報告:1974年6月23日16:00(UTC+1)(台北時間23:00)保加利亞1-4荷蘭多特蒙德西格納爾·伊杜納公園球場入場人數:53,300克洛爾78′(烏龍)第21場內斯肯斯5′(點球),45′(點球)雷普71′德容88′主裁:托尼·博斯科維奇(澳大利亞)報告:1974年6月23日16:00(UTC+1)(台北時間23:00)瑞典3-0烏拉圭杜塞道夫萊茵體育場入場人數:28,300埃德斯特羅姆46′,77′羅蘭德·桑德貝里74′第22場主裁:埃里希·林米耶爾(奧地利)報告:第四組名次球隊場次勝平負進球數失球數淨勝球積分結果1波蘭3300123+96晉級小組賽第二輪2阿根廷311175+233義大利311154+13淘汰4海地3003214-1201974年6月15日18:00(UTC+1)(台北時間16日01:00)義大利3-1海地慕尼黑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入場人數:53,000里維拉52′羅密歐·貝內蒂66′阿納斯塔西79′第7場薩儂46′主裁:維森特·略夫雷加特(委內瑞拉)報告:1974年6月15日18:00(UTC+1)(台北時間16日01:00)波蘭3-2阿根廷斯圖加特梅賽德斯-賓士競技場入場人數:32,700拉托7′,62′薩馬赫8′第8場埃雷迪亞60′巴賓頓66′主裁:克萊夫·托馬斯(威爾斯)報告:1974年6月19日19:30(UTC+1)(台北時間20日02:30)阿根廷1-1義大利斯圖加特梅賽德斯-賓士競技場入場人數:70,100豪斯曼19′第15場佩爾福莫35′(烏龍)主裁:帕維爾·卡薩科夫(蘇聯)報告:1974年6月19日19:30(UTC+1)(台北時間20日02:30)海地0-7波蘭慕尼黑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入場人數:25,300第16場拉托17′,87′德伊納18′薩馬赫30′,34′,50′戈爾貢31′主裁:喬治·蘇比雅(新加坡)報告:1974年6月23日16:00(UTC+1)(台北時間23:00)阿根廷4-1海地慕尼黑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入場人數:25,900埃克托·亞薩爾德15′,68′豪斯曼18′魯本·阿亞拉55′第23場薩儂63′主裁:巴勃羅·桑切斯·伊巴內斯(西班牙)報告:1974年6月23日16:00(UTC+1)(台北時間23:00)波蘭2-1義大利斯圖加特梅賽德斯-賓士競技場入場人數:70,100薩馬赫38′德伊納44′第24場卡佩羅85′主裁:漢斯-喬基姆·韋蘭德(西德)報告:
小組賽第二輪積分及排名規則小組賽第二輪勝場積2分、平場積1分、負場積0分,每個小組積分頭名球隊晉級決賽;每個小組積分第二名球隊晉級三四名決賽。當兩隊或兩隊以上積分相同時,執行以下列規則進行排名(優先權依序遞減)。積分相同球隊間相互比較成績,積分多者列前;積分相同球隊之間淨勝球多者列前;積分相同球隊之間進球數多者列前;僅計算積分相同球隊之間的比賽,重複按照規則1-3進行比較;第一輪比賽中排名高者列前;由國際足聯抽籤決定;第二輪賽程A組名次球隊場次勝平負進球數失球數淨勝球積分結果1荷蘭330080+86晉級決賽2巴西32013304晉級三四名決賽3東德301214-31淘汰4阿根廷301227-511974年6月26日19:30(UTC+1)(台北時間27日02:30)荷蘭4-0阿根廷蓋爾森基興蓋爾森基興公園球場入場人數:56,548克魯伊夫10′,90′克洛爾25′雷普73′第27場主裁:博比·戴維森(蘇格蘭)報告:1974年6月26日19:30(UTC+1)(台北時間27日02:30)巴西1-0東德漢諾瓦AWD競技球場入場人數:59,863里韋利諾60′第28場主裁:克萊夫·托馬斯(威爾斯)報告:1974年6月30日16:00(UTC+1)(台北時間23:00)阿根廷1-2巴西漢諾瓦AWD競技球場入場人數:39,400布林迪西35′第29場里韋利諾32′雅伊爾津霍49′主裁:維塔爾·洛羅(比利時)報告:1974年6月30日16:00(UTC+1)(台北時間23:00)東德0-2荷蘭蓋爾森基興蓋爾森基興公園球場入場人數:68,348第30場內斯肯斯7′倫森布林克59′主裁:魯道夫·舒勒(瑞士)報告:1974年7月3日19:30(UTC+1)(台北時間4日02:30)阿根廷1-1東德蓋爾森基興蓋爾森基興公園球場入場人數:54,254豪斯曼20′第35場喬希姆·斯特萊希14′主裁:傑克·泰勒(英格蘭)報告:1974年7月3日19:30(UTC+1)(台北時間4日02:30)荷蘭2-0巴西多特蒙德西格納爾·伊杜納公園球場入場人數:53,700內斯肯斯50′克魯伊夫65′第36場主裁:庫爾特·柴舍爾(西德)報告:B組名次球隊場次勝平負進球數失球數淨勝球積分結果1西德330072+56晉級決賽2波蘭320132+14晉級三四名決賽3瑞典310246-22淘汰4南斯拉夫300326-401974年6月26日16:00(UTC+1)(台北時間23:00)南斯拉夫0-2西德杜塞道夫萊茵體育場入場人數:67,385第25場布萊特納39′穆勒82′主裁:阿曼多·馬克斯(巴西)報告:1974年6月26日19:30(UTC+1)(台北時間27日02:30)瑞典0-1波蘭斯圖加特梅賽德斯-賓士競技場入場人數:44,955第26場拉托43′主裁:雷蒙·巴雷托(烏拉圭)報告:1974年6月30日16:00(UTC+1)(台北時間23:00)波蘭2-1南斯拉夫法蘭克福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競技場入場人數:58,000德伊納24′(點球)拉托62′第31場卡拉西43′主裁:魯迪·格洛克納(東德)報告:1974年6月30日19:30(UTC+1)(台北時間1日02:30)西德4-2瑞典杜塞道夫萊茵體育場入場人數:67,800沃爾夫岡·奧弗拉特51′邦霍夫52′格拉博夫斯基76′赫內斯89′(點球)第32場埃德斯特羅姆24′桑德貝里53′主裁:帕維爾·卡薩科夫(蘇聯)報告:1974年7月3日17:00(UTC+1)(台北時間4日00:00)波蘭0-1西德法蘭克福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競技場入場人數:62,000第33場穆勒76′主裁:埃里希·林米耶爾(奧地利)報告:1974年7月3日19:30(UTC+1)(台北時間4日02:30)瑞典2-1南斯拉夫杜塞道夫萊茵體育場入場人數:41,300埃德斯特羅姆29′托爾斯滕松85′第34場蘇爾賈克27′主裁:路易斯·佩斯塔里諾(阿根廷)報告:
淘汰賽晉級規則常規比賽時間(90分鐘)內比分多者晉級。當常規比賽時間內未分出勝負時,則進入加時賽(30分鐘)。若加時賽結束後仍未分勝負,則進入重賽決定晉級隊伍。三四名決賽1974年7月6日16:00(UTC+1)(台北時間23:00)巴西0-1波蘭慕尼黑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入場人數:77,100第37場拉托76′主裁:奧雷里奧·安哥內斯(義大利)報告:決賽1974年7月7日16:00(UTC+1)(台北時間23:00)荷蘭1-2西德慕尼黑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入場人數:78,200內斯肯斯2′(點球)第38場布萊特納25′(點球)穆勒43′主裁:傑克·泰勒(英格蘭)報告:(比賽進程資料來源)球隊排名主辦國家:西德舉辦時間:1974年6月13日--1974年7月7日參賽國家:共有16個國家參加了決賽圈,包括西德,荷蘭,波蘭,巴西,瑞典,東德,南斯拉夫,阿根廷,蘇格蘭,義大利,智利,保加利亞,烏拉圭,澳大利亞,海地,薩伊最佳射手:拉托(波蘭)7個進球冠軍得主:西德各隊最終排名如下:名次球隊場次勝平負進球失球淨勝球積分1德國國家男子足球隊(西德)7601134+9122荷蘭國家男子足球隊7511153+12113波蘭國家男子足球隊7601165+11124巴西國家男子足球隊732264+28在第二輪小組賽中被淘汰5瑞典國家男子足球隊622276+166民主德國國家足球隊(東德)622255067南斯拉夫國家足球隊6123127+548阿根廷國家男子足球隊6123912-34在第一輪小組賽中被淘汰9蘇格蘭國家男子足球隊312031+2410義大利國家男子足球隊311154+1311智利國家男子足球隊302112-1212保加利亞國家男子足球隊302125-3213烏拉圭國家男子足球隊301216-5114澳大利亞國家男子足球隊301205-5115海地國家男子足球隊3003214-12016民主剛果國家男子足球隊(薩伊)3003014-140經典交鋒本屆世界盃的決賽堪稱歷史上最經典的一場世界盃決賽。荷蘭隊以黑馬姿態歷史上首次晉級世界盃正賽並一路所向披靡殺入決賽爆出大冷,全攻全守式打法令整個世界耳目一新,他們完全有實力能挑戰連續三屆世界盃殺入四強1972年歐洲杯冠軍已經雄霸歐洲足壇數年不可一世的聯邦德國隊。兩大隊長的握手但是,西德以他們強大的實力和老辣的經驗,在開場就先失一球的不利局面下逆轉奪得冠軍。比賽開始僅僅72秒,荷蘭球星克魯伊夫從中場發起一次勢如閃電般的突破,推進50餘米殺入西德禁區,西德球員霍內斯不得已將他鏟倒,主裁判泰勒毫不猶豫的判罰點球。內斯肯斯主罰命中,荷蘭以1比0領先。這段時間裡,荷蘭傳遞16次,在對手沒有碰到球的情況下射門得分,這是世界盃歷史上經典的鏡頭之一。西德不慌不忙的發起反攻,第25分鐘時,左邊鋒霍爾岑貝因在一個看來沒有威脅的位置上出人意料的沒有傳中,而是自己選擇單槍匹馬往荷蘭禁區內帶球突破,這一舉動打亂了荷蘭的防守布局,揚森匆忙中伸腳,結果在禁區內絆倒了霍爾岑貝因,又是點球。西德後衛布萊特納主罰將比分板平。最強對決
在比賽前,西德通過對對手的仔細研究,發現荷蘭的左後衛助攻上前之後,身後空檔是該隊最大的弱點,在上半場結束前兩分鐘,他們就從這裡發起進攻,邦霍夫高速插上得球,突破補位的荷蘭中衛防守,底線處將球傳中。穆勒在禁區內接得傳球,在兩名荷蘭後衛封堵的情況下出人意料的大轉身射門,這個球從兩名後衛腿下穿過,荷蘭門將措不及防,眼看著皮球滾入網底。下半場西德戰術轉為穩守反擊,而荷蘭則大舉進攻。雙方都有多次將比分改寫的機會,西德門將邁耶爾表現極為出色,一一將險球全部化解,他在這場比賽中的發揮被認為是世界盃歷史上門將的經典之作。趣聞軼事吉祥物1974年世界盃賽由西德主辦。主辦國設計了一對一高一瘦、一矮一胖的德國小朋友“提普”和“泰普”,以十分親切的笑容向世人展示,象徵著友誼與和平,形象極具特色。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以兩個人物作吉祥物的世界盃。1974年世界盃吉祥物西德世界盃標誌1974年西德世界盃,組委會特別設計了本屆世界盃的標誌,如同他們極有個性的世界盃海報一樣,這個LOGO只用了簡潔的黑白兩種顏色,在標誌上方是一個白色圓球和三道弧線,象徵著精彩的比賽和一起來踢球;同時也象徵著訊號傳遍地球,因為本屆世界盃也是通過電視向全球三億觀眾轉播的,在標誌下方是本次世界盃的簡稱“WM74”,就是德語1974年世界盃的意思。這個LOGO也是世界盃歷史上首次在一屆比賽中推出自己的標誌,也是世界盃歷史上唯一一個非彩色的LOGO。世界盃用球1974年西德世界盃使用了兩款愛迪達比賽用球。“Telstar”把原先黑色的愛迪達標記改換成金色,“Chile”則是愛迪達在“Telstar”成功的基礎上推出的一款全白色的球。(1962年智利世界盃曾使用款全白色的球)兩款球在材質和技術上和四年前的基本相同。趣聞A、人造地球衛星首次運用於體育比賽轉播,這開創了世界轉播的一個先河!B、本屆世界盃一共有10億觀眾目睹了賽況,創下了前10屆的一個收視紀錄。C、因為巴西在第9屆世界盃永久保留了“雷米特杯”。為此,國際足聯為了第10屆世界盃再鑄造了一座冠軍獎盃。D、全新的冠軍獎盃採用了義大利雕刻家西爾維奧·加扎尼亞的作品。新的金杯由4970克18K黃金鑄成,高36厘米。底座為圓形,直徑13厘米,並有兩排名貴的綠寶石鑲嵌環繞,中間刻有“FIFA WORLD CUP”字樣。E、國際足聯規定世界盃關鍵獎盃為永久性流動,即不管哪個國家奪得多少屆世界盃冠軍,都不能永遠占有它,只允許保存四年。F、“自由人”戰術的創立。貝肯鮑爾和克魯伊夫將這一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充分展示了“自由人”的魅力!G、本屆世界盃德國前鋒穆勒攻入4球,將個人在世界盃的總進球數提高到14粒,從而超過法國射手方丹的13球紀錄,其中在自己最熟悉的慕尼黑奧林匹克球場進行的決賽中,穆勒射入了致勝一球擊敗勁敵荷蘭。13場比賽打入14球的“轟炸機”穆勒成為了當年世界盃上的第一人,這一紀錄直到2006年才由羅納爾多打破,在2014年被德國的後輩克洛澤超越。但兩位後生面對穆勒的進球效率卻只能望洋興嘆。綠茵英雄A、克魯伊夫(荷蘭)
1974年,是克魯伊夫職業生涯唯一一次代表國家參加世界盃。儘管沒有在國家隊級別的比賽中贏得過任何榮譽,但他卻能與像貝利、貝肯鮑爾和馬拉多納這樣的巨星比肩。毫無誇張的說,1974年的西德世界盃,讓人們真正認識到了克魯伊夫的能力!貝肯鮑爾與克魯伊夫在第10屆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中,米歇爾斯圍繞克魯伊夫創立的全攻全守足球風格令人們耳目一新。儘管克魯伊夫在場上的位置是中鋒,但他在球場上無處不在,給對手以很大的打擊。其他的球員則根據場上的變化有規律的進行移動和換位,球隊這樣的戰術使整體隊形保持完整,但在同一位置上的球員卻經常變換。這是足球理念的革命,它帶給世界足壇一場全新的風暴。儘管在第10屆世界盃比賽中,荷蘭只屈居亞軍,但是克魯伊夫依靠出色的表現為自己贏得了世界盃最佳球員稱號(該獎項通常頒給亞軍隊)。憑藉他的能力,這位荷蘭足球的傳奇人物在現代足球的歷史中贏得了無可質疑的聲望。只可惜在1977年10月,克魯伊夫退出荷蘭國家隊。在職業生涯中,克魯伊夫一共只為“橙衣軍團”參加了48場比賽。B、貝肯鮑爾(西德)與此同時德國隊的貝肯鮑爾在該屆杯賽以“自由人”為核心的全能足球的戰術體系成功率領德國隊登頂。荷蘭人米歇爾斯的“全攻全守”在1974年突然橫空出世看上去變化無端,難以應對。但貝肯鮑爾還是研究透了這一打法,鎮定的對隊友們說:“世界上任何事都不是絕對,任何戰術打法都會有其弱點。”他發現荷蘭隊的漏洞在於進攻轉向防守的一瞬間,後場兩翼是空虛地帶,但荷蘭人就地逼搶且回防很快,這一漏洞稍縱即逝,德國隊似乎天生就是“全攻全守”的剋星,他們擁有兩大法寶:足球史上最優秀的自由人貝肯鮑爾以及嚴謹的戰術紀律和閃電般的反擊推進速度,也才有了快對手一步的可能,能用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形成打擊瞬間擊潰對方。在決賽中,德國隊的兩個進球就是這一戰術的體現。第25分鐘,德國隊禁區內斷球,貝肯鮑爾中路帶球吸引了對方三四名防守隊員,突然斜長傳前場左路,赫爾岑拜因拿球斜插禁區被放倒,布萊特納點球追平。反超的一球更堪稱樣板,貝肯鮑爾後場搶斷克魯伊夫立即長傳右路,邦霍夫帶球高速反擊,在禁區右側晃過後衛低傳門前,穆勒在三名後衛包夾下,用自己最擅長的進球方式轉身射門得分。德國隊在開場就先失一球的不利局面下頂住了壓力不到上半場結束就一舉將比分反超!下半場要不是本隊太過托大錯失多次得分良機以及當值裁判的誤判吹掉了穆勒的一個好球這場世界盃決賽將會是場比分懸殊毫無懸念的血腥大屠殺。最終德國隊盪氣迴腸的2:1逆轉戰勝荷蘭隊第二次奪得世界盃冠軍。貝肯鮑爾也成為繼1970年巴西隊永久保留雷米特杯後第一位捧起嶄新的大力神杯的隊長,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足球時代。最佳陣容從1970年開始,國際足聯組織世界各地的足球記者投票評選每屆世界盃賽的最佳球員(只評價在本屆世界盃賽上的表現)。當時並沒有獎品頒發。雖然荷蘭在決賽中告負西德,但荷蘭隊的創新以及克魯伊夫在本屆世界盃上的精彩表現仍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這位荷蘭巨星當選為第10屆世界盃最佳球員。波蘭在本屆世界盃上的表現同樣不俗,雖然他們無緣決賽。不過憑藉著前鋒拉托的不俗發揮,波蘭歷史性的獲得世界盃第三名。而拉托也以7粒進球當選本屆世界盃最佳射手。在最佳陣容的評選中,冠軍隊西德有三人入選,其中最大牌的自然是“足球皇帝”貝肯鮑爾,另外兩人則是福格茨和奧維拉特。
而最佳陣容中有多達四名荷蘭球員,分別是克魯伊夫、蘇比爾、內斯肯斯和倫森布林克。此外,最佳陣容中還有三名波蘭球員和一名巴西球星。此外,在本屆世界盃上,並未出現特別有潛質的新星。最佳球員克魯伊夫(荷蘭)最佳射手拉托(波蘭)7球最佳陣容門將:托馬舍夫斯基(波蘭)後衛:福格茨(西德)、蘇比爾(荷蘭)、貝肯鮑爾(西德)、馬里尼奧(巴西)前衛:德伊納(波蘭)、奧維拉特(西德)、內斯肯斯(荷蘭)前鋒:拉托(波蘭)、克魯伊夫(荷蘭)、倫森布林克(荷蘭)本屆之最A、本屆世界盃德國前鋒穆勒攻入4球,將個人在世界盃的總進球數提高到14粒,從而超過法國射手方丹的13球紀錄,其中在自己最熟悉的慕尼黑奧林匹克球場進行的決賽中,穆勒射入了致勝一球擊敗勁敵荷蘭。13場比賽打入14球的“轟炸機”穆勒成為了當年世界盃上的第一人,迄今這個成績仍然讓後人高山仰止。直到2006年德國世界盃,這項紀錄才由綽號“外星人”的巴西傳奇射手羅納爾多打破(3屆出場,15球)。2014年巴西世界盃,德國歷史第一射手克洛澤再次打破此項紀錄(4屆出場,16球)。B、在智利與西德的小組賽中,智利球員卡士澤得到一張紅牌。這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一張紅牌。結果這場比賽,多一人作戰的西德以1比0獲勝。C、在本屆世界盃的一場小組賽中,南斯拉夫9比0大勝薩伊(今天的剛果-金),創下了本屆世界盃最懸殊比分,這同時也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二大懸殊比分。巴傑維奇在比賽中上演帽子戲法。D、在小組賽中,進球最多的球隊是波蘭,三場小組賽一共打入12粒進球。與此同時,在小組賽中失球最多的球隊是民主剛果(金)[也叫薩伊]和海地,兩支球隊都失了14個球。世界盃經典1974年,薩伊奪得非洲國家杯,叩開了世界盃的大門,薩伊成為第一支躋身世界盃決賽圈的“黑非洲”球隊。國腳們因此得到了總統獎賞的汽車和住房,但好景並不長,悲劇即將來臨。在世界盃上,薩伊首場0比2輸給蘇格蘭,隨行的薩伊權貴們則擅自決定將本該屬於球員們的酬勞和經費私分掉了,訊息傳到球員耳中,瞬間炸營,聲言將罷賽。幾經勸說之下,在第二的比賽中,南斯拉夫以9:0血洗薩伊。第三場對陣巴西前,薩伊權貴威脅球員如果輸給巴西0比4,誰也別想回家。第三場比賽,巴西開場不久便3:0領先。臨近收官階段,巴西隊獲得前場自由球,突然薩伊後衛伊隆加從人牆裡衝出,將還未罰出的皮球一腳踢飛,全場震驚。裁判立刻向其出示黃牌,薩伊的世界盃之旅就這樣結束了,回國後球員們被禁止出國踢球,不少人最終淪落為街頭乞討,晚景淒涼。事後伊隆加經常被人們當作不懂規則的白痴看待。直到28年後當年的真相才被人們知曉,2002年的一次採訪中,伊隆加才解釋說,“我們當時都非常害怕(丟第4個球),那將威脅我們和家人的生命,所以我在那個自由球時將球踢走了,巴西球員在笑話我,但他們終於沒有進第4個球,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們經歷著什麼……”